Yahoo的第七象限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不上不下的年齡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谢谢你来过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添油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新的添油規則終於上路了!
原本想趁著今天有空,到離家不遠的油站學習添油,沒想到Touch n Go的小程式不給力,搜索不到這家油站。萬般無奈,只好掏出身分證添油。
在添油期間,正好看到後方的添油島有個上了年紀的男人罵油站的工作人員。當然,我沒有去了解他們到底起了什麼衝突,但似乎跟這項新的規則有關。
說起這次的新規則,其實主要是針對很多外國車和外國人趁著周末,跑到我們國家來添我們的津貼氣油。雖然過去已經明文規定不允許,但是油站工作人員經常眼不見為淨,讓那些外國車和外國人一再得逞。尤其某些新加坡人,來添油也就算了,他們還會花時間研究要怎樣晃動車子,好讓車子可以"滿載而歸"。能夠理解他們省錢的心態,但也未免做得太極致了吧?而且仗著自己是外國人,漠視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說實在的,我是很贊成政府推出這項規則的。
當然,當政府推出新的規則的時候,各界有疑慮或意見是很正常的。政府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有時候難免也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大家互相理解,多給一分寬容不就好了嗎?
新規則剛開始,大家需要時間去摸索和學習是很正常的。就好像前幾年疫情時,形勢所逼,很多人開始學習出門戴口罩、上網購物、使用外賣平台、上網課、上班......結果後來大家不也習慣了嗎?又比如有了AI工具後,大家適應和學習使用AI。當然一開始很多人對AI產生恐懼,擔心有了AI後,人類會被淘汰什麼的,其實真正會被淘汰的是在環境改變時,卻不願做出改變的人。
社交媒體加快了資訊的傳遞速度,但同時也讓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浮躁。一開始不適應可以理解,油站的工作人員也不是態度不好,就沒有必要破口大罵或開口就是抱怨吧?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模式,又不是只有這兩種。再說,適應新規則的時間成本很高嗎?其實也就一兩分鐘內就能學會的東西。不就生活中很小的一個細節嗎?適應就好了嘛。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童年
還記得以前小時候,幾乎每次去商場,我都會磨著要大人讓我玩這些遊戲。
以前的小孩子很簡單,花個兩角錢,坐上去晃個一分鐘,就會很滿足。印象中,我大概是到了小學之後就沒有再玩這些玩意兒了。畢竟那時候比較大了,這種晃一兩分鐘的遊戲不再感興趣。之後,還有更吸引的玩具,那就是小天才遊戲機。不過因為一來家境比較窮,而且父母也擔心我們沉迷於電子遊戲,沒有給我們買。小孩子嘛,看到別人玩,但自己沒得玩的時候都會很羨慕。
長大之後,為了彌補以前沒玩到的遺憾,我曾經在網路上把當年覺得很吸引,但是沒機會玩的遊戲找來玩。玩了之後,我發現我以前好笨喔。那些遊戲其實都很簡單,沒幾下就通關了,但以前就是玩不過。不過也還好以前沒玩,玩遊戲還挺浪費時間的。
現在手機和電腦有更多更有吸引力,更精緻的遊戲,我偶爾還是會玩一玩,但是很快就抽離,不會繼續沉迷。玩得最久的一款遊戲,大概就是pokemon了吧。玩遊戲的本意是為了讓心靈放鬆,但現在的遊戲,大多是為了提高玩家的粘著度和花更多的錢而設計。當遊戲取代原來的生活主軸後,其實也意味著我們乖離了生活的本質,遊戲也失去了它的正面意義。
生活的本質就是實實在在的一杯水、一碗白飯、一碟家常便飯或一個實實在在的陪伴。當我們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電子商品、短視頻或遊戲裡的時候,往往我們就失去的,是我們原本就擁有,有可能一文不值,但在生命中卻無比重要的東西。人和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食物飲料中的甜酸苦辣咸鮮澀、空氣中的通透感、雨水的冰冷和晨曦的溫炯、空氣通透的凜冽、心臟脈搏的律動、獨處時肌肉的鬆弛感、甚至身體健康時身體的輕盈和舒適感。
你願意為了電子商品裡的世界放棄這些你原本擁有的東西嗎?我是貧窮的,永遠跟不上潮流買最入流的電子商品,玩最火的遊戲,跟著刷很多人在用的社交媒體;我是富有的,我沒有跟著大家一起浪費生命中的每一次律動,用心品嘗每一份初心,甚至指尖接觸桌面的感受。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网路上的恶意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被盜照片了~
天啊,到底是什麼人跟我有這麼大的仇恨,居然搞到要在網路上抹黑我?
報警和MCMC之後,雖然調查報告還沒出來(可能也不會出來),但我心裡面卻浮出一個人的名字。這位朋友嚴格來說曾經是我要好的朋友,我們之間也沒有什麼仇恨,只是因為大家成年之後經歷不一樣,生活圈子差太多,二十多年來聯絡的次數也寥寥無幾,所以雙方的想法和認知已經有很大的差距。人還是一樣的人,名字還是一樣的名字,但大家已經很陌生了。
還記得去年他突然聯絡我的時候,那時候我第一反應是意識到他的情緒可能是在崩潰邊緣,於是叮囑他無論多晚都要跟我聯絡(當時我在忙)。雖然只是電話交流,但情況就跟久別重逢一樣,大家還是很愉快的。從那次算起,我們應該是平均每個星期交流一次吧?後來我已經發現我們之間的鴻溝已經很大到很難用往日的交情去彌補了。
最終,在一次不愉快的交流後,他決定跟我絕交。當時我在想,我們都不是小朋友了,何必因為一點小事就絕交呢?但想想,既然跟他之間的交流那麼不舒服,又何必一定要挽留呢?所以當時我也尊重他的決定了。
為什麼我會懷疑他呢?我不知道該如何評斷有憂鬱症的人,但我也知道我這位朋友對一些事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執著,而且我不知道他的氣量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能夠知道我那麼多事情的人,肯定是我臉書(曾經?)的朋友。有可能是他嗎?我希望不是。
雖然我們現在沒有辦法交流,但未來呢?這誰也難說。或許將來我們再碰頭時,曾經的這些小爭吵就像船過水無痕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盜照片是多大的事?我是很淡定的面對。反正如果最後有一個結果最好。萬一MCMC沒有給我一個答案,那也無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