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添油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新的添油規則終於上路了!

原本想趁著今天有空,到離家不遠的油站學習添油,沒想到Touch n Go的小程式不給力,搜索不到這家油站。萬般無奈,只好掏出身分證添油。

在添油期間,正好看到後方的添油島有個上了年紀的男人罵油站的工作人員。當然,我沒有去了解他們到底起了什麼衝突,但似乎跟這項新的規則有關。

說起這次的新規則,其實主要是針對很多外國車和外國人趁著周末,跑到我們國家來添我們的津貼氣油。雖然過去已經明文規定不允許,但是油站工作人員經常眼不見為淨,讓那些外國車和外國人一再得逞。尤其某些新加坡人,來添油也就算了,他們還會花時間研究要怎樣晃動車子,好讓車子可以"滿載而歸"。能夠理解他們省錢的心態,但也未免做得太極致了吧?而且仗著自己是外國人,漠視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說實在的,我是很贊成政府推出這項規則的。

當然,當政府推出新的規則的時候,各界有疑慮或意見是很正常的。政府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有時候難免也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大家互相理解,多給一分寬容不就好了嗎?

新規則剛開始,大家需要時間去摸索和學習是很正常的。就好像前幾年疫情時,形勢所逼,很多人開始學習出門戴口罩、上網購物、使用外賣平台、上網課、上班......結果後來大家不也習慣了嗎?又比如有了AI工具後,大家適應和學習使用AI。當然一開始很多人對AI產生恐懼,擔心有了AI後,人類會被淘汰什麼的,其實真正會被淘汰的是在環境改變時,卻不願做出改變的人。

社交媒體加快了資訊的傳遞速度,但同時也讓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浮躁。一開始不適應可以理解,油站的工作人員也不是態度不好,就沒有必要破口大罵或開口就是抱怨吧?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模式,又不是只有這兩種。再說,適應新規則的時間成本很高嗎?其實也就一兩分鐘內就能學會的東西。不就生活中很小的一個細節嗎?適應就好了嘛。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童年

 

還記得以前小時候,幾乎每次去商場,我都會磨著要大人讓我玩這些遊戲。

以前的小孩子很簡單,花個兩角錢,坐上去晃個一分鐘,就會很滿足。印象中,我大概是到了小學之後就沒有再玩這些玩意兒了。畢竟那時候比較大了,這種晃一兩分鐘的遊戲不再感興趣。之後,還有更吸引的玩具,那就是小天才遊戲機。不過因為一來家境比較窮,而且父母也擔心我們沉迷於電子遊戲,沒有給我們買。小孩子嘛,看到別人玩,但自己沒得玩的時候都會很羨慕。

長大之後,為了彌補以前沒玩到的遺憾,我曾經在網路上把當年覺得很吸引,但是沒機會玩的遊戲找來玩。玩了之後,我發現我以前好笨喔。那些遊戲其實都很簡單,沒幾下就通關了,但以前就是玩不過。不過也還好以前沒玩,玩遊戲還挺浪費時間的。

現在手機和電腦有更多更有吸引力,更精緻的遊戲,我偶爾還是會玩一玩,但是很快就抽離,不會繼續沉迷。玩得最久的一款遊戲,大概就是pokemon了吧。玩遊戲的本意是為了讓心靈放鬆,但現在的遊戲,大多是為了提高玩家的粘著度和花更多的錢而設計。當遊戲取代原來的生活主軸後,其實也意味著我們乖離了生活的本質,遊戲也失去了它的正面意義。

生活的本質就是實實在在的一杯水、一碗白飯、一碟家常便飯或一個實實在在的陪伴。當我們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電子商品、短視頻或遊戲裡的時候,往往我們就失去的,是我們原本就擁有,有可能一文不值,但在生命中卻無比重要的東西。人和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食物飲料中的甜酸苦辣咸鮮澀、空氣中的通透感、雨水的冰冷和晨曦的溫炯、空氣通透的凜冽、心臟脈搏的律動、獨處時肌肉的鬆弛感、甚至身體健康時身體的輕盈和舒適感。

你願意為了電子商品裡的世界放棄這些你原本擁有的東西嗎?我是貧窮的,永遠跟不上潮流買最入流的電子商品,玩最火的遊戲,跟著刷很多人在用的社交媒體;我是富有的,我沒有跟著大家一起浪費生命中的每一次律動,用心品嘗每一份初心,甚至指尖接觸桌面的感受。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其實做我這行,對於人來人去應該是看得很開的。如果做的時間夠長,面對聚散這種事,應該是麻木了。我以為我已經到了波瀾不起的境界,結果這次由於我還是投入了太多精力和情感,所以心情還是受影響了。

人世間的情感本來就不太可能是平等的。就好比一對母女,對母親來說(尤其是女兒還小的時候),女兒就是她生命的大部分。為了女兒,別說砸鍋買鐵和餓肚子,母親是可以連命也不要的。我不懷疑女兒對父母的愛。在女兒的生命中,母親肯定佔據重要位置,但大部分時候,女兒願意為母親付出的肯定不如我上述所說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雙方的情感是不對等的。

當然啦。面對這種不對等,為人父母者始終甘之如飴。

面對我的客戶,其實我不在乎付出得多,但我在意的是對方沒有讓我陪她走到最後。我肯定得尊重對方的選擇,但是我也知道我們之間的交情是不對等的。

照顧了她兩年,我希望她一切順利。將來她還會記得我嗎?已經無所謂了。

到最後,最值得我疼愛的學生依然是Annabelle和Natasha。很高興我能陪她們走過她們的中學生涯。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网路上的恶意

 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在网路信息快速流动的年代,信息往往来得又多又快。
很多时候,信息在社交媒体闪过的时候,
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也没耐心去等待真相。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养成了发表评论的习惯。

蹭热度,博流量不只是媒体和网红赖以生存的拿手绝活,也是一般网民的嗜好。
反正到最后如果发现错了,就觉得自己是被带风向、符合自身意识形态所需、有责任的都是别人,又或者觉得反正自己没有调查权。。。。。。讲一些不需负责任的话是无伤大雅的。

我们看到的真相,尤其是透过媒体接触到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吗?
也许网路的记忆很短暂,但伤害不见得是说过去就过去的。

江湖上有句老话:嘴巴决定一个人的运势气场。
每天上网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有机会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